2011年12月27日

單車‧不知‧道Vol.5-4推車手服飾精選


↑如果有所謂的專業推車手時尚雜誌,封面應該就是這樣的感覺吧?(c)Photo by Water


↑健美的體魄永不褪流行。(c)Photo by Water


↑北北走的是神清氣爽路線。(c)Photo by Laura


↑女性公路推車手除了注重防曬,圍裙、腰包或斜背包也幾乎是定番單品。(c)Photo by Water

★本文刊載於2011年12月號《樂活單車》No.28

單車‧不知‧道Vol.5-3購物好幫手

相對於業務用推車,最普及的家用推車恐怕非菜籃/購物車莫屬,有些款式甚至數十年如一日,可見其經典不敗的地位。


↑用途廣泛的折疊式行李車,充當菜籃車使用一樣OK。(c)Photo by Water


↑疑似以登機箱組件+洗衣籃的DIY作品。(c)Photo by Water


↑新一代的購物車最大特徵就是多了一層布。(c)Photo by Water


↑加了防漏對策的經典菜籃車。(c)Photo by Water

★本文刊載於2011年12月號《樂活單車》No.28

單車‧不知‧道Vol.5-2個性化推車

就像每輛單車多少有些反映車主使用習慣的個性化裝置,推車當然也不例外。而這些個性化裝置除了實用的目的,也多了一層辨識與防盜的保障。

↑光碟反光板也從單車界吹倒了推車界。(c)Photo by Ding

單車‧不知‧道Vol.5-1

單車:搬運推車
不知道:市場周邊與裝卸貨路線

攝影協力/丁名賢、蘿菈


(c)Photo by Water

人力車界元老

在近代人類「發明」兩輪前後並排的腳踏車以前,將兩輪左右並排的推車則已有上千年的使用歷史。倘若古代也有專門介紹人力車的休閒讀物《樂活推車》,主角應該就是各式各樣的獨輪或雙輪車了吧?
數千年來隨著運輸工具的發展,人力推車在貨運的老本行上雖然逐漸為畜力車和機動車所代替,論休閒功能也比不上兩輪前後並排的腳踏車後輩,但在許多專業場域,手推車依然是專業人士的首選,並因應各種需求衍生出各式材質與型態的車款,像是農村、工地不可或缺的膠輪獨輪車、用於少量貨物短距離搬運的兩輪推車和行李車、以及辦公大樓內運送文件的四輪平板推車等等。不論是一個輪子、兩個輪子、四個輪子的,還是強調複合功能的二合一或三合一推車,推車家族的最大特徵就是構造簡單、便於在狹窄的空間中省時又省力地運送大量物品,且幾乎不需練習人人都能快速上手。然即使造型堪稱多變,但畢竟專業取向強烈,除了工作場合之外,鮮少被拿來當作休閒工具使用(即便出現在休閒場合,也多半背負著運送休閒用品的任務,總之就是勞碌命)。
和超市專屬的手推車不一樣,這些形色各異的推車多數在半開放空間或戶外活動,並被賦予眾多不同的使命(雖然十之八九都是搬運),因搬運內容、起點和終點的不同,更演化出形形色色的推車道來。這回,我們就走出超市舒適的冷氣推車道,來看看這些深入市井生活的推車道吧。

2011年12月25日

福利總處高市站規劃鐵馬休息站獲好評

《青年日報》記者吳典叡/臺北報導

為提供更多元之優質服務,福利總處指出,高雄市福利站結合網路平臺,特別規劃成立「鐵馬休息站」,提供顧客們免費享用冰紅茶、量血壓、看報紙及借閱雜誌等,以進一步拓展創新服務成效。福利總處表示,高雄市福利站半年來,成立「古早味、五行食品」等專區,獲得顧客們一致好評。尤其,以古早味專區陳列的「鹹酥鍋粑、欣欣餅乾、欣欣牛肉、豬肉、羊肉罐頭」以及「濾油棉網、明星花露水」等產品,最讓顧客們喜歡,因為可以尋回往事的美好回憶,流露出滿意的笑容。

高雄市福利站表示,在員工細心觀察後,發現有些顧客喜歡騎「鐵馬」到站消費,休息片刻後,再前往其他景點旅遊,員工們集思廣益,配合「樂活單車」雜誌,於今年8月份月刊「單車、不知、道」專題第52頁至55頁,刊載該站的特點,再以取材心得方式分享於部落格(http://freebikelane.blogspot.com/),並在該部落格置放福利站的賣場照片與網站連結,消費者可從部落格了解該站動態。

高雄市福利站強調,為歡迎鐵馬族蒞站採購,該站提供多項優惠辦法。其中,消費者在休息站內,可免費享用冰紅茶、量血壓、看報紙及借閱「單車環島遊、青春自由行、神氣遊臺灣、臺灣旅遊王、吃喝玩樂、小氣吃好料」等雜誌。

轉載自2011.12.21《青年日報》第九版

2011年12月4日

為宣揚理念而騎的車隊


↑《南方快報》的大家為了方便我臨時起意跟拍與採訪,熱情地邀請我搭了一程從真愛碼頭到旗津的渡輪,要不是這次機緣,我還從來沒搭過這條航線呢!感謝~(c)Photo by Water

原本打算到愛河、西子灣一帶尋找傳說中的「行動咖啡單車」,路上卻先遇到一支令我眼睛一亮的車隊--《南方快報》的傳播兵團--一群為了宣揚理念而騎的單車騎士。據說車隊成軍四個月來,每逢星期假日,這群有共同理念的騎士便牽出自己的單車,插上小旗子,腰繫小喇叭,披上戰袍,魚貫穿梭在大高雄人潮聚集的地方,而且每次的路線都不太一樣(人數也看當天有空的人有多少而略有變化)。

數十年來,選舉文化在台灣早已形成一種十分具有地方色彩的「民俗活動」,尤其那種全民動員、張燈結彩、鑼鼓喧天的高昂氣氛,儼然是三大傳統節日之外的「第四節」(遇到一年選兩次以上的就更多「節慶」了)。即使大家追求的理想不同,還是能自由地以各種方式宣揚各自的理念,這種多元化的聲音正是台灣選舉文化的價值之所在,只可惜,大家好像還是比較習慣發出憤怒或不滿的聲音ㄋㄟ……


↑單車的速度與彈性十分適宜「走入人群」。(c)Photo by Water

這讓我想起《與神對話》中的一段話:如果每個政黨(不同立場的人們)都能作出「我們的並非比較好的方式,我們的只是另一種方式」的聲明,那麼,一夕之間世界就會改變!要是哪天也能在街上發現以喜悅的聲音來表達意見的車隊(例如讚賞某某政策之類的),那一定很有趣~~~不過,凡是抱著欲改善世界的意念而騎,無論主張為何一樣都讓我感佩,也讓人覺得生活在這片自由的土地真是何其幸運啊!

P.S.結果,從旗津、西子灣到愛河,全都沒有行動咖啡單車的蹤跡,問了兩間派出所加一處觀光資訊站,據說有一輛曾在西子灣出沒的已經收攤……不曉得還有沒有其他行動咖啡單車還在營業中的呢?有人知道消息嗎???